海棠书屋 > 种田文 > 携子穿越来种田 > 携子穿越来种田_分节阅读_84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但也没见有谁“主动教他学坏”,大不了都是随波逐流听之任之罢了,顶多是宇文士及那一类的,要到赵高的级别还差得远。

  至于李承乾的政治才能,那是连势利眼的史官们都不得不承认“裁决庶政,有大体”的——李渊死后李世民为父守孝,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只处理最要紧的政务,其余全都交给李承乾。而李承乾在这一时期的表现羸得了朝廷上下生前身后的一致称赞,那年他十八岁。

  再说对手太强大的问题,虽然李世民偏心李泰,李泰也善于“收买人心’,不过看朝中上下一拥而上气势汹汹地指责李世民偏心李泰不对劲。就知道李泰这人心收买得怎么样了。

  李泰他固然拉来了刘洎、岑文本站在自己一边(还是在父亲的明显暗示支持下)。但对于影响力最大、父活信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简直就看不出来这甥舅俩之间有任何关系,天知道他都做了些什么。才让无忌一头栽到李治身上万死不悔吧。

  长孙无忌不喜欢李恪,那是因为两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是天意人力不可挽回,但李泰身上的长孙家血液成份可是跟李治一模一样半滴不少……当然,长孙无忌一心扶持李治,也有他希望将来能控制这软弱小、把持朝政的因素,可是考虑到他一直以来紧跟领导、顺承圣意的行为习惯,如果他不是真的特别不喜欢李泰,那么在李世民非常明确地提出来要立李泰的时候。很难想像他有勇气去当面硬抗,毕竟顺水推舟作人情要容易得多。

  至于他的其他兄弟,李恪身份尴尬,李祐不成气候,李愔名声太差,李贞无意皇位。李治软弱无能,李慎胆小如鼠,这样看来李世民真的没康熙会生儿子。

  所以说,李承乾的失败,简直是给那些坚持“父死继、立嫡以长”理论的封建礼教家们的一记响亮耳光。因为他具备了当一名优秀太、守成之的所有条件,却偏偏没有变成人们期望中的那个样。

  当时后世人评这段历史时,也只能含糊说什么“弟愚(指李佑)兄庸(承乾)《旧唐书》”“承乾悖逆”,以结果来代替原因,没办法解释这个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切都只能归于天性、天意。

  但是从多面分析,这一切又不止是天意,李世民虽然是好皇帝,但他真的不是一个好父亲,在这一点上他还赶不上康熙,虽然康熙的儿子们最后也是下场凄惨,但前期他待儿子们还是很好的,太子更是养在身边亲自教导的,不像李承乾他生于承乾宫,见到父亲第一面的时候他都两岁了,接下来的几年,李世民要么出去打仗,要么留在长安跟兄弟争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