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种田文 > 拐个儿子种田养老去 > 拐个儿子种田养老去_分节阅读_111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任务。

  不想耽搁时间,就教着沈张氏怎样插秧,“插秧很简单,就是别在田里到处走动,否则田里会留下许多脚踩过的坑,秧苗种下去会没办法抓到泥土,浮起来,所以每次后退了,脚印要用手把它填平。”

  沈张氏因为这事牵扯到一家以后的生活,就听得特仔细,当齐雨洛问她听懂了没有的时候,很是爽快的点头表示知道怎么做了!

  沈张氏本是地道的农民,只要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她基本都是一学就会的,所以也没什么难度。

  相信她不会乱来,就开始教她怎样种秧了,“每一窝只种一棵秧苗,你在拔秧苗,应该知道齐家的秧苗长得非常不错,很多都发了五六个侧芽了吧!所以不要种的太多了,这样可以节约秧苗还会多产粮食。”

  节约秧苗很好理解,但是多产粮食就不是现在的人可以理解的了。

  水稻不像玉米,它只要空间允许都可以发很多侧芽,而一个侧芽就会长出稻穗出来,所以侧芽的多少决定了稻穗的多少,也影响这产量。

  但是多发侧芽不等于就多产粮食啊?学过生物的人就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你发的多了,不利于空气的流通,阳光又不一定照射得到,最后还是一包秕谷,没有实际作用。

  当然这些东西齐雨洛不会费劲的去给沈张氏解释,而是说起了下一个注意事项,那就是种秧的距离。

  一般人会认为越多越好,其实不然,现代的科学实践早就证明了密了不利于光合作用,稀了植株数量不够,即使单株的产量提高了,但是最终的总产量却少了。

  所以秧窝的距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齐雨洛觉得二十厘米左右就不错了,既不会太稀也不会太密。

  但是这个二十厘米到底是多大,齐雨洛没法给沈张氏一个具体数字,就算给了,以她不识数,不认字的功底也搞不清楚有多长,所以给了她一根竹篾。

  递给她,“就按这个距离插秧,左右上下都这样,不要求你一定是这个距离,不过也不要相差太多。”

  ☆、第一百零一章齐雨洛的报复

  接过竹篾,沈张氏仔细看了几眼,才放下。

  齐雨洛道:“这个你带走,刚刚开始慢一点儿,熟悉了就好了,现在我教你怎样将秧苗种到田里。”

  说完又将一根竹篾握在手里,“看好了,左手抱着你昨天拔好的秧苗,右手将它和别的秧苗分开拿出一片出来,放在手心,然后轻轻的用四指在泥里一拨,顺带的就将秧苗的根须放到了泥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