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升迁 > 第三百八十八章 送礼的学问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果有机会的话。我肯定是要去煤炭局拜访的,吃饭的事情就算了,我这个人不愿意别人请客吃饭。”

  说完。徐君然站起身,自顾自的说道:“不好意思,一会儿我还要去看个朋友,就不留冯主任吃饭了。”

  冯俊想不到徐君然这么决然的就直接赶人了,连忙从兜里掏出一个牛皮纸袋,放在桌子上道:“这是一点心意,还请徐书记收下。”

  “心意?”徐君然愣住了,却没想到这个时候竟然已经开始有人公然行贿了,难不成这个周明桥疯了吗?自己还什么都没做,他竟然敢给自己送钱,就不怕自己去纪委举报他么?

  冯俊笑了笑:“是的,只是一些购物票而已。”

  徐君然拿起那个纸袋,打开看了看,却一下子愣住了。

  这个时候,粮票还没有正式废除,华夏的经济交易有时候是凭票交易,有时候是现金交易,还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就好像徐君然现在手里面的纸袋之中,竟然装了两个电视机的票子。

  70年代末期,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有了消费的**。要结婚就要购齐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当时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需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另外,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手表要“明珠”牌,缝纫机要“蜜蜂”牌、“飞人”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那才叫上档次。

  当时这些东西需要凭票用券购买,一般人家很难买到。戴了手表的人喜欢卷起左袖子习惯性地将手腕抬得高高地“看看现在几点了”。家里的缝纫机被擦得一尘不染,还要做个很讲究的布套罩起来。自行车也要进行一番精心打扮,车座罩上带穗的套子,车梁用布或彩纸裹起来,车条要绕上几圈毛线转起来才好看。车子被擦得锃亮,快快地骑过去,留下一路“叮呤呤”的脆响,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徐君然自然是经历过这些的,只不过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港台电视剧的大量进入内地,沐浴了改革开放春雨的内地民众也开始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收入的明显增加,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些曾经让一代人为拥有他们而倍感骄傲的三大件早已变得不再稀奇。在家庭建设上,开始向电气化迈进,追求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

  后来才有不多的家庭开始用上了彩电,这“三大件”的尺寸都不大。即便冰箱只是单门的,洗衣机是双缸的,电视机是黑白的,能够得到这些东西的人,也是非常稀少的。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