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小阁老 > 第十七章 科学预测,百发百中!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因为策试是以皇帝的口吻,向中式举子们垂询治国之策,所以今年的殿试题并不难猜。
  之前京里各种文会上,前辈大佬们都猜测说,要符合皇帝十二岁的年龄,策论的问题自然不能太过高深,也不会太具体,难免流于泛泛而谈。
  所以策论时把调门拔高,朝着敬天法祖、勤政爱民、选贤用能的方向写就没错的……
  至于最后的名次,就看谁的字写得好,文章做得顺眼了。
  大预言术告诉赵昊,他们只猜对了开头,后面却大错特错了。
  出题的可是他的偶像岳父,怎么可能走寻常路呢?
  张相公这样高格调的男子,追求的一定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玩死你还得让你心服口服。
  要是赵昊没有大预言术,一定也会猜错的……
  今年的殿试题,主旨的确是‘典学勤政’四个字。
  ‘典学’者,皇子或帝王致力于学也。勤政就不用说了。
  看似没脱离大家的预测范畴,但一审题,绝对一脑门子汗——
  通俗来说,今年的策论就是皇帝问贡士们,我接班以来,一天都没中断读书,学习不可谓不认真。但为什么天下反而都是在马上打下的,却没有靠读诗书缔造帝王之业的?
  而且我现在也天天旰食宵衣,勤于理政。但为什么像汉文帝那样无为而治,也能缔造治世呢?
  我还小,有些道理还没搞懂,大事小情只能依靠我敬爱的张师傅来拿主意。但我也得好好学习,争取早日亲政。但听说帝王之学,跟平民之学不同,不在文章诗词中。要是不学这些,我又该学什么?
  又有人说,当政者只要抓好纲要,则所有的事情都会处置的十分妥当。所谓‘纲要’者,真的存在吗?
  听说研究过去臣子为君王的谋划,对现在也有好处。比如董仲舒的‘贤良三策’,汉宣帝时的‘变俗’之说,汉元帝时的‘审尚’之说,以及‘治性六戒’、‘劝学四仪’,还有‘初元节俭’、‘建初荡涤烦苛’、‘元祐十事’、‘治平三劄’、‘熙宁稽古正学’。
  能不能挨个讲讲,这些都是怎么回事儿?其中有没有现在还能用的?
  你们都是学先圣之术,明当世之务的专业人士,能不能替我综合一下这些策论,找出它们的中心思想?说一说‘典学’应该以哪个为要?‘立政’又当以哪个为要?
  当然也有人说,现在和前代不一样了,创业和守业也不是一码事儿。你们都可以畅所欲言,以符合我‘慎始笃初’之意……
  ~~
  以上就是赵公子靠大预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