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小阁老 >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京师米巨贵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不多了。反正漕粮海运对天津来说是个大好事,这里将一跃成为大明北方,首都外最繁华的城市。曹科应该没道理不配合吧

  要是不配合也不怕,换掉就是了。

  以赵公子和江南集团如今的势力,动个部堂督抚有难度,想要换个四品兵备道还是可以办到的。

  第二天,船队行至三岔河口,由此便可汇入大运河了。曹科和胡守仁下船,拜别了长公主殿下。

  宁安长公主换乘一艘四百料的沙船,继续朝通州航行。至于平江号则搭载着王如龙的海上保安队,驶回大沽口等待船队从京城返回。

  分开之后,船队沿着大运河北上二百里,就可以到通州了。

  大概是因为漕运断绝,漕船都被挡在黄河以南的缘故。往日里繁忙拥堵的大运河,变得顺畅无比。河面上往来的船只少了一半不止,北上的漕船更是一艘都不见了。

  长公主的座驾又享有最高通行权,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抵达了通州。

  到了通州已是下半夜,众人也懒得再下船了。船队便在路上护送队伍的引导下,连夜沿着大通河西行,翌日一早就抵达了北京城。

  此时阳春三月,护城河两畔花红柳绿。蓝天碧水一河清,正是北京城一年最美的时节。

  河面上,到处是出来赏春的游船画舫,公子王孙、官家小姐们陶醉于这欣欣向荣的无边春色中。女史佳人们轻弹琵琶,浅吟低唱的一首首春歌。

  这些衣食无忧之人不会知道,眼下也正是寻常百姓,最难捱的春荒时节。去年的存粮已经告罄,离新粮下来还早。他们又得卖力春耕,吃不饱饭干不了活啊!

  家里的老人孩子更是只能吃稀,每天提着篮子到处挖荠菜、撸榆钱回去充饥。就连柳树芽都采回去焯水,跟榆钱拌着吃了。

  北京城人口百万,靠野菜哪够养活啊

  年年度春荒,今年特别难。

  因为自从黄河决堤、漕运断绝的消息传到北京,原本就蠢蠢欲动的粮价,一下就上了天。

  这才不到一个月,竟然从一两银子一石米,涨到了二两五!

  这个价钱放在苏州也要命。京城的百姓收入也就苏州市民的一半,让他们还怎么活啊!

  大通河是漕运的终点,也是整个京城粮食交易的集散地。河两岸光粮行就有上百家之多。

  原先,都是城里的粮商米行来这里批发。但近来老百姓宁肯多跑十几里,回去时还得背着沉重的粮食,也要跑到这里来买米。

  图的就是这里能比城内便宜个一分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