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山沟皇帝 > 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庞大的帝国内部市场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门槛拉高了无数倍。

  但是同样的,他们的价格战也是开拓了更为广大的市场!

  现在预估每年就有数十万辆私人轿车的市场了,再过一些年,岂不是要破百万甚至几百万?

  面对剧增的市场,现在的其他汽车厂商的产能时间上都严重不足,也许他们的汽车最受民众欢迎,订单众多,但是这么多订单他们是绝对无法满足的,总会有一些人因为买不到他们的汽车,转而流向汽车厂商的。

  而这就是给后来者的机会!

  这同样也是冯氏航运,天津友邦,东部动力等企业哪怕在这几年哪怕汽车业务不赚钱,但依旧保持大规模投入不断进行研发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深知未来以帝国的庞大汽车市场潜力,区区四大汽车公司是吃不下的!

  帝国的汽车市场到底有多大潜力?

  用很多人都喜欢的一个计算方式就是,现在帝国有四亿多人口,一个人买一辆车,那就是四亿辆车的保有量啊,按照平均每辆车的使用寿命十年来计算,每年仅仅是正常替换的汽车市场就有四千万辆。

  虽然这个算法非常的极端以及理想化,但是也是片面应征了大唐帝国的内部市场到底有多大的庞大。

  不仅仅是汽车市场,其他产品的市场都如此。

  这一点,可以从大唐帝国的纺织业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

  在大唐帝国里,目前纺织业依旧是属于轻工行业里的龙头行业,而这个行业在大唐帝国都发展了数十年,但依旧保持着极高的增速。

  究其原因就是帝国的人口太大,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的自然增加就足以带来足够庞大的增量市场,更不要说衣服的使用寿命也是很有限的,每年的正常存量市场都非常的庞大。

  此外这也和帝国民众这些年来逐渐改变了衣服上的消费习惯有关系。

  在机制布流行之前,人们,尤其是农村人口一般都是自己织布,自己缝制衣服,有些甚至连棉花都是自己种的,这个是典型的属于自给自足模式。

  后来机械纺织业发展起来后,大量的机制布开始出现在市场上,慢慢的民众就不再自行纺纱织布,而是直接购买成品布缝制衣服了。

  这一模式,持续了数十年,哪怕是现在,绝大部分帝国民众穿的衣服,都是通过购买布匹自行缝制,或者是由裁缝缝制的。

  对于绝大部分帝国的普通家庭而言,妇女的缝纫技术以及是必须的。

  当然了,成衣市场也一直存在着,只不过早些年的时候,成衣市场都是小规模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