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山沟皇帝 > 第二千五十章 扁平化发展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商业经济在过去几年里快速发展。

  比如说吃这一方面,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所有的大唐人都能够感受到,吃的比以前好了。

  随着大唐执行经济发展计划,搞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后,大唐开始从海外领地大规模采购大量的农畜产品。

  来自美洲,南非,印度,南洋等各地区的农畜产品源源不断的通过船只被运输回本土地区。

  上海港口地区,曾经在一天之内连续有三艘来自海外的冷冻船抵达,三艘船装载了总数两万多吨的肉制。

  至于普通的小麦,玉米,大米等主要粮食,更是一船一船的运回本土,然后进入大唐人的肚子。

  大量的农畜产品,极大的丰富了大唐人的餐桌。

  当然了,这也不是没有副作用的,副作用就是,本土地区的农民和牧民们所生产的农畜产品价格难以提升,连续数年都是维持在平稳的价格。

  但是别以为这正常,实际上这不正常,因为大唐的经济不断上涨,人们,尤其是工商业的从业人员收入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农民和牧民的收入却不上涨,这也就属于变相的降低收入了。

  对于这种情况,大唐帝国高层也是早有预料。

  大唐帝国在经济发展计划里,除了继续加大农村地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外。

  更加重要的还是发展地方经济。

  而且不是和以往一样,都是朝着大型工业城市倾斜,而是朝着普遍地区,落后地区倾斜,鼓励资本在中小城市投资建厂,就地雇佣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民众收入。

  为此,大唐高层提出来了‘扁平化发展’的策略。

  要求各地经济百花齐放,而不是说某个地方一枝独秀。

  从宣平四十一年开始,中小型城市的工商业投资开始增速,大量当地的农民开始进入当地的工厂或者其他行业,获得就业机会,从而获得除了农畜行业以外的额外收入。

  李轩对这种情况还是相当满意的。

  帝国的早些年,为了发展工商业,采取的是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原则,给一些条件优越的地方众多的优惠政策乃至资金扶持,以集中资本、资源,发展出来一个个工业区。

  上海、广州、武汉三镇、当涂、滁州、郑州等等地方的工商业发展,都是这么起来的,而过去的二三十年里这种政策也是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松江府就是这种政策的直接体现!

  一个拥有五百多万人口,工商业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城市!

  但是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