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山沟皇帝 > 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董立群赴红海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一产业,成为了帝国的支柱产业。

  而第二产业所爆发出来的能量也是远远超过了第一产业。

  很多地方都没什么良好的可耕地,并不是传统故意以上的鱼米之乡,但是只是因为有了几家大型企业拉动经济,其经济总量立即就能爬升上去。

  由此可见第二产业的重要性。

  而在目前大唐帝国里,因为资源,地形,交通,资本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第二产业的发展也是极度畸形了,哪怕是有着国企部和皇室资本的引导,但是民间资本依旧倾向于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江南道以及广东这两个经商环境最为优良的地方建工厂办企业。

  值得一提,这两个地方都是陈立夫曾经长期主政过的地方,并给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重视吏治,重视工商的政治理念。

  这两个地方在漫长的发展过程里,一直都是保持着极大的竞争力,吸引了无数资本涌入其中。

  哪怕是现在其他地方也都陆续发展工商业,但是依旧是远远无法和这两个相提并论。

  两个省道加起来,工商业的经济总量能够占据帝国百分之三十。

  因为一个江南道占据了帝国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就算是广东也是占据了帝国经济的百分之十以上。

  要知道,这个帝国经济数据,可不仅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东亚本土,而是包括了如今大唐帝国的所有统治区,包括大陆本土、海外本土、海外领地等所有有大唐税务官员存在的地方。

  然而上述所有地区的经济总量加起来,江南一道依旧占据了百分之二十的恐怖数据。

  如此重要的地方,帝国乃至李轩自己都是不会有任何轻视的,因此江南道道员以及广东巡抚的人选,历来都是慎之又慎。

  最近几任都是直接抽调各部侍郎到这两个省道担任文官一把手。

  如果能够顺利完成任期,做出成绩来的话,后续进入御书房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这两个职务,也依旧是从二品。

  董立群的红海事务督办也是从二品,但是从二品和从二品之间差距太大。

  不过董立群却是没有嫌弃自己的这个职务,因为对于身为外务部官员的自己而言,到海外领地当督办大臣,这已经是比较好的过渡选择了。

  等他成功完成任期,下一步就能期待着调回本土担任外务部右侍郎了。

  大唐帝国的官员任命安排,讲究的是专业。

  比如说商部和农部这两个机构的大臣们,往往都是地方官员出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