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山沟皇帝 > 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内需导向经济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宣平三十六年里,大唐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再一次获得了提高,达到了三亿五千万唐元。

  这个数字可不低了!

  够大唐帝国干很多事了。

  作为对比,后世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的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其财政收入也不过一亿英镑上下。

  唐元的含金量是六点五克,后世十九世纪的英镑含金量约为七点三二克,唐元虽然含金量比后世的英镑少了点,但是也没少太多。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唐其实和后世的英国有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是人口和领土面积所带来的差别。

  由此导致大唐帝国和十九世纪末的英国经济体系有着巨大的差别,并导致了税收的巨大差距。

  英国是严重依赖外贸的经济体系,毕竟英国本土不过是一个小岛国而已,当时的人口也不过几千万而已,英国的经济体系是建立在利用强大的工业生产以及金融能力,控制他国以及殖民地的市场,掠夺原材料并进行工业品的倾销,其税收主要来源于关税以及各种间接税收。

  而大唐帝国呢,虽然大唐的海外贸易规模也不小,但是关税的规模其实很小,更多的税收来之于其他工商业的税收。

  这也可以从大唐的企业家们更加注重本土市场里看的出来!

  对于任何一家有志于发展壮大的大唐企业而言,国内市场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庞大的市场。

  宣平三十五年里,大唐帝国的总出口额只有大约一亿唐元,嗯,这个总出口额包括了大陆本土、海外本土、局部本土以及海外领地所有大唐控制区,对土著控制区的出口额。

  不管是从上海起运,然后贩卖到印度的货物,还是说北美洲新南港起运,然后贩卖到欧洲的货物都列入在内。

  然而就算是这样,也不过一亿唐元而已!

  而且这还是大唐增加了多种具有极高竞争力,同时像海外输出了大量军火以及其他工业制品,并且大唐也是在拥有巨大的军事和政治优势,迫使他国开放市场的情况下才获得的。

  考虑到海外市场的人口以及他们的经济实力,实际上已经是很难再大规模提高海外贸易总额了,因为人家兜里就这么一点钱,再怎么样也是赚不了更多了。

  区区一亿唐元的海外市场,怎么可能满足大唐帝国如此庞大的工商业啊。

  而相对的,大唐的国内市场就庞大的多了!

  大唐的国内市场,其实不仅仅是指本土市场,而是指大陆本土、海外本土、海外领地等所有大唐实际控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