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大唐不良人 > 第六十四章 兵制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拜东台侍郎。

  也就是说,郝处俊并不是一般意义的文官 他多少是知兵的。

  在李勣征高句丽的时候 他担任的便是后勤调度之工作,熟悉府兵和大唐兵部、吏部情况。

  因此李治点他出来向苏大为说明,眼光还是挺有一套的。

  这也是李治的本事,会用人。

  “苏少卿先前说到兵卒的赏赐问题,那苏少卿知道现在我大唐有多少兵吗”

  “这……”

  苏大为犹豫了一下“只知有几十万兵卒 具体的人数我……不知。”

  郝处俊点点头,接着道“我大唐以府兵为主 同时还有北衙禁军、兵募、边军,以及不脱产的地方团练 苏少卿可知”

  苏大为“……”

  知道个屁。

  府兵他是知道,禁军就是左右领左右府 知道一点。

  边军……

  嗯 应该有吧。

  至于其它所谓兵募 团练,他就有些懵逼了。

  “就说府兵制本身,苏少卿应该清楚,全国折冲府最多时有六百三十四所,每所按上中下三等,为千二百人,至八百人不等。

  若按均数算,全国大致有兵员六十三万。

  这里还不算许多配套的机构,和后勤辅兵。

  若全数算上,只怕数字还要翻上一翻。

  而要提供这些折冲府的辅助和军事储备,全国同时将有数百万人,投入军事。

  我大唐如今人口近一千七百万,以户部和兵部计,若保持府兵的满员,全国上下,将有三百余万人,要投入脱产备战。

  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听到这里,苏大为脸都绿了。

  按人口比例,也就是大约六分之一的国民,要投入军事机构,而且是高强度的备战。

  就算大唐府兵是采取轮换制,常年也保持一半的人在役。

  那也是上百万人,脱产为军事服务。

  随时有战事,随时就得上战场。

  还不算战损减员那些后续的事。

  这对农耕时代,任何大帝国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沉受的包袱。

  是,大唐富庶,万国来朝。

  可再富,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苏大为明白,郝处俊这是在以列数字的方式,提醒自己,大唐如今无法再保持开国时的重赏厚赐。

  “陛下,东台侍郎,道理我都懂,我相信军中的袍泽也都明白朝廷的难处,可是有些事,我以为不光是钱财,比如对兵卒的荣誉,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