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贞观俗人 > 第96章 攘外必先安内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君廓,一直为李世民所忌惮,他与秦琼等诸将不同的地方在于,王君廓在大唐与李世绩、李艺类似,都是当初带着兵马地盘归附的,长期以来,他虽然依附于太子建成,可实际上自己有一支很强大的势力。

  现在他一死,对于眼下还根基不稳的李世民来说,就少了一个隐患。

  至于说王诜这个逆贼死了还要给他忠臣名号,李世民无所谓,反正人都死了。

  “当初安元寿攻打东宫后抄检内外,便得到李瑗与建成往来密信多封呈于孤,其中多涉及到离间孤兄弟之情的内容,孤出于安稳考虑,没打算追究,可不料李瑗居然还敢谋逆!”

  李世民说到这里就很生气。

  “孤派镇抚司司马崔敦礼往幽州召李瑗入京,也是想给他留条路。”

  长孙无忌高声道,“殿下,臣请下敕宣示李瑗谋逆大罪,削其王爵,诛其子嗣,并籍没其家!”

  眼下众臣是在显德殿中议事,这里议事与朝堂上的朝议不同,没有什么规矩礼仪,大家可直言无罪,这种议事称为廷议,一般都是由皇帝的心腹重臣参与。

  实际上,这种廷议,其实是皇帝侵夺相权的一种。按朝廷制度,朝廷议事制度,规定严格。决议朝政或军国大事,一般由皇帝在太极殿召集百官公议,这便是朝议,朝议时不论官职高低,都可直言进谏。

  而一般朝廷政务,在上奏皇帝前,都会由三高官官在政事堂中合议,而后请敕奉行,政事堂会议只有三高官官这几位宰相有资格参与,故称为堂议。

  杨广的时候,经常出游在外,时常将王公贵族宰相们丢在京师,十余年不开朝议,皇帝不在京堂议也没意义,朝廷政务多由内侍省、殿中省、秘书省这内三省的近侍协助皇帝处置,形成史无前例的监议。

  李渊登基之后,恢复制度,但遇到重大事情,李渊往往会在两仪殿召宗室王公、三高官官、左右卫大将军、御史大夫等共议军政大事,这其实就是把本来宰相们的堂议,扩大成了由皇帝主持的御前廷议。

  不过在武德朝,廷议参与官员,官职都不低于三品。

  而李世民册封为太子后,许多军政大事都亲力亲为,廷议成了例会,甚至参与官员,只要得李世民的太子令都可以参与,品级不再限于三品,往往六七品的官员都可以奉令参与。

  这种新的廷议方式,使的李世民的一众心腹皆得以与会。

  大家原本都是天策府的人,所以说起话来也没有多少顾忌。长孙无忌做为皇帝的大舅子,更是直接提出要尽诛李瑗子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