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贞观俗人 > 第1456章 平衡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宦官家族,但这种家族不能超脱于宦官这个体系,更无法超脱于皇权控制。
  宣徽院使重新掌握批红权力,护军中尉们成了皇帝最信任的监军们。
  宣徽院除了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外,他最大的职责或说功能,其实是上传下达,尤其是上传的功能。
  朝廷中枢处理国家政务,本来就是靠以奏本为主的方式。
  地方各道州县和中央的各司的事务奏报,都要求一正一副两本。其中副本直接送入宣徽院,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皇帝通过宣徽院的宦官们,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
  虽然,皇帝出口为敕,是一种大众都认同的观念,但事实上,在大唐,皇帝的敕旨也必须经过中书舍人或是翰林院制诰拟制,并经过中书门下,方得为敕。
  不经中书门下发出的敕旨,被朝野视为斜封墨敕。
  哪怕是翰林院所分掌的草拟内制之权,他们草诏的内制诏敕也都有严格的范围限制,甚至最后同样也得经中书门下用印署名。
  军国大事,两府议定,面奏获旨。
  中书造命,门下审计,有未当者,在中书则舍人封驳,在门下则给事中封驳之,始过尚书奉行,有未者之,侍从论思之,台谏劾举之。
  这些说的是决策。
  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汇集、分析过程。
  皇帝居于深宫,想要做出正确的决策,那么首先就要保证对信息掌握的充足、全面,否则失之差厘,谬之千里。
  皇帝设立宣徽院,可不是说自己懒,不想批阅奏章,交给宦官们代为处理。宣徽院最重要的一个职责,其实是收集信息,确定皇帝不会消息闭塞,堵塞耳目。
  所有奏事的章奏的副本送入宣徽院后,宣徽院会有一个专业的宦官团队对这些奏章进行一个处理。
  登记入档,然后整理分类。
  把所有的奏章根据奏事内容不同,分门别类,甚至还要分出轻重缓急等,最终把这些整理好上报宣徽使,宣徽使则将其中重要的呈报天子。
  这样一来,既过滤了一些小事杂事琐事,避免浪费精力,又能优先处理重要的事务。
  当然,朝廷的六部九寺、三省、两府诸衙,本身也是一级级的过滤、整理、处置的机构,会把各种各样的信息、官员们的各种奏事的札子、奏本等整理、处理。
  最终汇聚在政事堂,宰相们堂议,拿出初步的处置方案,一般就是贴黄票拟,然后上报天子了。
  宣徽院和政事堂职能看似重叠,但实际上这是保证皇帝权力最重要的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