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贞观俗人 > 第1356章 乐极生悲惊变故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侧偏殿中去。
  他第一时间让人封锁了蓬莱西洲,然后派心腹去召来了宫里比较有地位的几位大宦官。
  分别是与他同掌宣微院的另一位南院使,以及两位枢密院使,并左右千牛军中尉等。
  出于敏锐的政治直觉,高护并没有第一时间派人去通知政事堂的宰相,或是翰林院的内相,又或是西府的执政们。
  殿中一角。
  几位赐紫袍的大宦官们都愁容满面,如丧考妣。
  在唐初,宦官地位其实不高,甚至继承隋制,连殿中省内侍省这二省的长官,都一度用士人文官。
  宦官们地位低下,圣祖甚至规定过宦官品级不能过四品。
  也就是正常情况下,宦官永远没机会穿上紫袍,更别说参预朝政干涉国家。
  但在当今这位天子治下,圣祖立下的规矩却改变了。
  皇帝不仅派出宦官们出去各市舶司任市舶使,还派宦官们去各铸钱监做监铸,内地边塞的关市,也以宦官监督或领事。
  甚至这几年随着皇帝权威不断上升,皇帝还开始在各道各军设立观军院、监军院。
  当然宦官们权势达到最高,是皇帝在内廷新设的宣徽院,在北衙十二军设立护军中尉,甚至在枢密院也设有枢密院使。
  从朝堂到地方,皇帝把本只是天子家奴的卑贱宦官们安插的遍地都是。
  就如宣徽院使高护,做为内廷大总管,甚至已经掌有代批朱红之权,就算天子风炫症状不严重的时候,如今呈递御前的奏折,也是先送到宣徽院,先过高护之手。
  所以呈递皇帝的奏章,以及皇帝所有传出的诏敕,都要经过宣徽院,这就使的宣徽院的权力巨大。
  朝廷本就是通过奏表诏敕的行式运转的,地方和京师的官员们,一级级把事务往上报,先报到对应的各部寺,然后尚书省汇总后转中书省中书舍人,后来分割相权后,军事上的事务上报给枢密院,财税的事上报给转运司。
  这三个衙门的宰相、计相、执政们商议事务的处置方案,或是对部务的处置方案讨论,最后出票,然后再呈到皇帝面前,由皇帝御览决断,通过后再交还中书拟诏,或由翰林院草拟内制,再报门下省,一般情况下因为政事堂宰相已经包括门下高官官,所以门下的票拟只要皇帝通过,就能直接拟诏出令交尚书省发各部寺或地方执行。
  但现在,又增加了一个环节,宣徽院。
  从冰箱里拿出猪肉过下手,都能沾上层油,何况帝国朝廷权力中枢的这种关键权力呢。
  宣徽院因为承上启下加上代批朱红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