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明鹿鼎记 > 【1074 韦公爷连夜拜见林小玉】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型的“劳模”,他虽有些冷酷严苛,但对于治国理政,可谓矜矜业业。
  他每日“眛爽临朝,日晏忘餐”,在洪武十七年,曾八天内处理大事三千二百九十一件,每天平均要处理四百多件,确实配得上劳模这一称号。
  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似乎忽略了一些事情。他所开创的朝廷运转体制,皇帝每日的工作量是按照他勤于政务的工作态度。
  按照他理政的才能和自身的意志品格来设定的。
  他的子孙虽然日后也姓朱,但这种能力和品格是不能遗传的。
  历史表明,一个王朝越是到最后,成长于深宫之中的皇帝往往是有些退化的。
  并且废除宰相后,皇权至高无上。
  如果君主昏聩无能,荒怠朝政,很难有一股力量给予纠正。
  因此,明太祖虽然严禁宦官干政。
  但明朝宦官势力的崛起,恰恰是在洪武朝便埋下了隐患。
  明太祖驾崩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朱允炆是一位受到过良好儒家教育的君主。
  其为人温文尔雅,颇有仁君之容。
  因此,他对于宦官的态度也是和正统儒家的观点,和他的祖父一样,认为宦官只是下人,必须要严加管束。
  但在靖难之役中,在建文帝身边备受管束的宦官成为了朱棣的情报来源。
  朱棣因此掌握了京城的虚实,方才一举成功。
  而朱棣原本王府中的宦官们也多随他一同参战,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等到朱棣登上了皇位后,便认为宦官们忠于自己,将其视为心腹,对宦官也多加委任,如监军、出使等职。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对大臣们进行监视,明成祖时设立东厂,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掌握。
  东厂的设立,标志着明朝宦官势力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明朝宦官问题的开端。
  朱元璋以自身为标准所设立的这一套体制,在朱棣以后的明朝皇帝身上开始难以运行起来。
  首先,废除宰相,权力开始归于内阁,内阁在处理朝廷大事时,是通过票拟制度。
  正常来说,内阁将政务统一意见,处理妥当。
  然后交给皇帝审批,皇帝认为同意,便朱批下发。
  但永乐以后的皇帝往往没有其祖宗们的工作能力,因此产生了“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笔趣阁 .biqugew.co</a>]的情况,产生了大臣们受制于宦官的奇葩局面。
  到了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时,更是严重违背了明太祖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