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盛唐不遗憾 >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经燕山、阴山、贺兰山、岷山至横断山脉一线,以东为农业经济发展地区,其西是畜牧业经济发展地区。

  三带即秦岭、淮河以南为水田农业经济发展带;秦岭、淮河以北至阴山、燕山以南和东北平原是旱作物农业经济发展带,阴山以北,贺兰山以西为畜牧业经济发展带。

  两区三带的天然布局,构成华夏大陆古代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长城带包含了整个旱作农业经济发展带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带的大部,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经济体系,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两种经济相互依存,互相补充。文化上以农耕文化为主导,农、牧两种文化相互渗透和吸收,不断汇聚与辐射。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发展起来,成为整个中国农业经济、文化的腹心,并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交流汇聚的中心。在整个畜牧业经济区,自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北的内蒙古大草原,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成为畜牧业经济、文化的腹心。长城就坐落在这两个经济、文化腹心的自然交汇处,它是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的产物,长城既将两种经济、文化隔开,又将两种经济、文化联结在一起。

  长城带古代的经济、文化结构与古代民族的构成格局,决定了华夏古代农业经济地区与畜牧业经济地区的关系集中表现于长城一线,其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也沿长城一线展开,与此相适应的中国古代的民族问题也集中于长城一线,表现得异常突出,无论是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合与交流,还是民族间军事、政治上的斗争,都沿长城一线展开,它对于主体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主体民族与长城带各民族的关系,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曾起过重要作用,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经济体系一分为二、农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的对立统一所决定的。

  这么复杂的理论,李安自然无法告诉李寒露,因为这个女子是一个头脑相对简单的人,如此专业的知识,不是她所能够听得懂的。

  “夫人,你知道为何游牧骑兵总是南下劫掠,是吃喝不够吗?还是别的什么缘故?”

  李安开口问道。

  李寒露开口道:“自然是填不报肚子才南下的,若是吃饱喝足,谁也不会闲着没事干,去南下劫掠,夫君应该知道,只要是南下打仗,就没有不死人的,冒着生命危险去抢夺粮食,自然是饿肚子了之后才会这样的。”

  李安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游牧民族南下的主要原因,确实是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