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恐怖科幻 >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 第564章 跨越“时空”的探索,洞察穹顶的奥秘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这一天,无数人无数双眼睛齐刷刷盯着各自眼前的立体投影。

  这是分布在太阳快速开发系统护盾内侧的数万个光学摄像头和多功能感应器捕捉出的画面。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捕捉太阳崩解时的量子规则变化。

  这也是一次新的科学实验。

  同时这也成了人类最后一次,用肉眼见证母星恒星的余晖。

  太阳此时的光芒早已不是平常模样。

  白森森的,显得有些病态。

  光谱测试显示,此时太阳散发出来的光芒波长极短,频率极高,紫外光占比极高。

  最高占比的,却是射线光。

  射线的穿透性极强,但依然能被开发系统生物膜所捕捉,并快速转化为新的生物电池。

  人类依然在榨取太阳最后的剩余价值。

  太阳表面的温度已持续拔升到极其可怕的程度,比正常情况至少高出数十倍。

  从瞬时功率上看,此时太阳对外释放能量的功率等级极高,总辐射量为正常状态的上亿倍,但可见光却变暗了。

  太阳死亡的过程不同于普通恒星的死亡,这是人为导致的结果。

  在庞大浩瀚的宇宙中,每秒每刻都会有恒星走向毁灭。

  不同质量、体积、组成成分、反应链的恒星在死亡时,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有的是自有引力压过了核反应的辐射压力,导致恒星坍塌收缩。

  还有的是核反应强度因为某些未知的原因过于猛烈,辐射对外释放的压力超过了引力作用,导致恒星以超新星爆发的姿态迅速燃烧殆尽。

  在这过程中,轻元素慢慢合成重元素。

  宇宙中绝大部分重元素,正来自恒星死亡后所释放的物质。

  恒星的“生老病死”,是宇宙现实物质的主旋律。

  暗物质与暗能量则构成了另一个主旋律。

  当然,即便相同的死亡姿态,也会因恒星本身的区别而对外释放出不同的射线,可见光,以及形态各异的量子振荡。

  ……

  技术检测部内,无数技术人员正严阵以待。

  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完成绝大多数数据收集与检测的工作,但临机决断的重要决策依然需要人的掌控。

  “太阳内核子的反应频率已经达到100常量。还在继续升高。”

  一个常量指代的是过去平时太阳内部的核子反应频率,意指每秒时间里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聚变与裂变的次数。

  其数字极其庞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