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兴汉使命 > 第688章 腰埠协定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资。麒麟镇帅军如约释放张承。诸葛恪带着万余精兵登船南渡。吴王孙权的北伐行动宣告失败。

  赵统站在和县城头,望着在城中工地上挥洒汗水的吴地青壮,他的心情十分复杂。战争,受苦的总是百姓。

  东吴大将诸葛恪成功进入了各方诸侯的视线,被誉为东吴年轻一辈的第一人。除了老将周瑜之外,他是吴地的希望所在。即便是和县战败,也不损其声望。

  吴军渡江作战,与麒麟镇帅军打出了一比一的战损比例。这样的功勋让世人觉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是至理。

  只有吴王孙权,才知道吴军损失惨重。一比一的战损比看似平分秋色,其实以吴地的人口基数,仗打成那样就是惨败。损失了十万青壮,还赔偿了一大笔钱,十年之内无力北顾。

  费诗见赵统思绪万千,忍不住的开口说:“镇帅,梅园渐大,忘战必危。和县之事,在于淮南承平日久,百姓们都忘了东吴猛于虎。这回吃了大亏,应该有所警惕才是。”

  赵统无力反驳,十万吴军北渡,和县的民兵组织居然没有加以重视。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和县世家有意纵容。梅园对于淮南世家没有做到绝对掌控,是长江防线被打开缺口的主要原因。

  再有就是合肥镇帅张辽年事渐高,又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支援江都战场。长江防线有所松懈,给了诸葛恪可乘之机。

  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梅园,防御压力也在逐渐的增加。独自面对天下英雄,仅仅是南线,就有孙权,刘琦,刘琮和刘备四方势力。再加上西北的袁曹,以及北面的匈奴残部。东南一线的高勾丽和公孙家残余势力,东北又有夫余虎视眈眈。

  梅园靠兵临城下压服诸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就是所谓的好战必亡。到了这个时候,以德服人就成了主流。

  战争手段渐渐的退居次要,是对梅园一统大业的特殊考验。兴汉大业的关键,在于建国思想的转变以及包罗万象的胸怀。

  赵统说:“骑兵督的故事告诉我们,麒麟镇帅军也有致命的弱点。江南地形复杂,丰富的物产让普通百姓选择的余地更大。南方势力集聚资源相对容易,唯一的弱点就是人口基数小,青壮人口不足。”

  费诗深有同感,江南战场,从来都是人死光才算完,至于拱手投降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存在。古人以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关于这一点,在江南百姓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江南粮足,进而兵精。要知道在北方大地,改朝换代一般都是由下而上的势力扩张,由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