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十九章 少年行(四)东方玉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牙人来之前的统治者,天方教便是他们传过来的,西班牙抵达之后,首先自然将那屠刀举向了摩尔人,很快将他们赶到了菲律宾南部岛屿(后世游击队了解一下)。

  此时,马尼拉附近便只有当地土人和华人了,可惜土人实在懒惰,让他们去种地还不如自己随便在地里种点儿什么。

  由于当地的光热条件实在是太好,“随便种点儿什么”也能养活他们,但要养活西班牙人就远远不够了。

  于是,华人上场了,渐渐地,马尼拉周围好多地方都是华人的良田,但好景不长,在十七世纪初那场大屠杀里,华人农户纷纷被杀,好不容易开辟出来的良田成了西班牙人的“庄园”,他们随手交给随后过来的华人耕种。

  随着华人过来的越来越多,西班牙人便许诺,“凡是主动去开荒的,他们只收取一成的税赋”,在这个政策的鼓励下,华人纷纷在马尼拉以南的地方开荒,此时的马尼拉以南,大多是水网纵横、毒虫密布之地,想要将这些地方开辟成良田,难度还要高过尼堪统治之下的东北。

  就在华人筚路蓝缕,以牺牲了最少三成人的代价(大多数死于疟疾、毒蛇)开辟出来大批的良田后,时间已经来到了1637年,马尼拉一直到卡兰巴一带,遍布着华人开垦出来的稻田。

  从西班牙人的的庄园一直到卡兰巴南边的丘陵,几乎有两千户华人农户,每户至少有三十亩上好的水田,菲律宾这个地方,水稻可一年四熟,当时自然做不到这一点,不过最起码两熟还是可以做到的,产量也相当可观,亩产高达两石以上,两熟便是四石,三十亩便是一百二十石。

  一百二十石,捣成稻米也有八十多石,八十多石啊,那可是八千多斤!

  上缴一成还有七千多斤!

  此时,南洋一带,除了安南国、广南国(后世越南的北边、南边)的稻米出产较多,其它地方虽有出产,但产量并不高,故此大米价格还是相当可观的。

  按照一家五口,一人一天一斤大米消耗,一年按照四百天算,一年也就是两千斤,还有五千斤可用!

  菲律宾地方,除了台风,并没有什么大的灾害,若是西班牙人的承诺有效的话,每年五千斤几乎是唾手可得的——当然了,辛勤劳作是少不了的,不过对于华人来说,辛勤只是常态。

  但强盗出身,在美洲灭了两个帝国,干尽了坏事的西班牙人怎么会放过他们呢,就在去年,管理马尼拉南部华人农户的西班牙长官(正式职位:卡兰巴华人保护官)路易斯.阿里亚斯.德.莫拉已经放出话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