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十里红妆~!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泽轩上次送来的奢华聘礼,他也如数奉还,添进了女儿的嫁妆里。

  古代可跟现代不一样,这个时候的风俗就是女子厚嫁,诗歌《氓》中记载:“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描述了当时的卫国女子出嫁时的情景。你驾着马快来吧,我带着嫁妆嫁到你家去,可见厚嫁这一风俗是由来已久的。

  人们常说得“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就指的是发嫁妆的队伍排列绵延数里,古代“厚嫁”这个风俗几乎是普及到家家户户的。甚至坊间还有一种谣传,无嫁妆则难以成亲。当时皇家同宗的“宗女”,如果家境贫寒也常常嫁不出去。

  即使是寻常人家的女儿,家里人也会从一出生就帮忙给女儿攒嫁妆。为的是以后自己的孩子不仅能找到好婆家,出嫁以后还能在婆家的地位高一点、过得幸福一些(从古至今父母为儿女操碎心真是一点没变啊)。

  大婚前女方的家人一般还要专门去男方家里量尺寸,用来订做陪嫁的家具,甚至还有的家庭因为婚礼前凑不够嫁妆而要去抵押房产。

  《衡水县志》中也曾经这样描述:“豪富之家,间有以数百金做嫁资者,此则准诸古昔,大不侔矣。毕婚后,男家之费什一,女家之费什九。”

  由此可见当时女子陪嫁的费用远远高于男性聘礼,女方父母认为这样能让女儿在夫家得到重视,而且万一女儿受到欺负时,有丰厚嫁妆作依靠,也能好过一些。

  古人的厚嫁,现代人的厚娶,经济形态也由“婆婆经济”变成“岳母经济”,有人说中国的房价是由“岳母”推高的,这个说法对与错暂且不论。但无论厚嫁和厚娶其实都不可取,用父母的一生积蓄满足儿女对婚姻的奢侈的想象,实在是不妥。

  韩家这么一大出血,估计往后的日子会很艰难,韩天虎自己也明白后果,但一向耿直的他,还是坚持穷尽家财送出了这么多的嫁妆,他认为李家当初用五万多贯的财货下聘礼,给足了他跟他女儿的脸面,现在轮到他们家送聘礼了,岂能小气?自然是家里有多少就送过去多少了,不然女儿嫁过去以后可要被人笑话。

  所以刨去昨天给李家送过去的安床礼,韩家今天送来的嫁妆,算起来光铜钱就拉了二十五车,足足有两万五千贯,良田一千亩,金银器物、绫罗绸缎、衣服、被褥、家具、书籍药材,压箱底等物什总共拉了三十五辆牛车,其余比较便宜的例如小件器物、家禽和牲畜等等也挑了四十挑,韩家庄、梅村数百青壮全部被韩天虎请了过来送嫁妆。

  六十辆牛车,四十挑货物,以及数百人的队伍,在三辆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