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从青岛到东京 > 章第九十四章 家事国事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有点发育不正常,现在快两岁了才刚学会走路,步子不稳,医生说是生产时轻度大脑缺氧造成的后遗症,必须保持治疗,外加上幼儿园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每月也留不下多少,而且夫妇俩到现在还没房子住,也只能先挤在苏南这儿了。

  妹妹小丫还在上着那所职业中专,每年各种费用加起来,得花去一万多块。

  父母亲那水平,摆明了是根本帮不上。但即便帮不上,他们最为关心的事儿仍然是,你得早点结婚,你得早点生孩子,你最好是多生几个不要只生一个。为什么呢?多子多福嘛,多子多福的本质是什么呢?苏南忽然想明白了,第一,人多力量大;第二,只要子女多了,哪怕多数不顶用,那里面也会出现一个顶用的。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顶用的,基本上所有问题就解决光了。

  也就是说,那唯一一个顶用的,你就得把全家的大责任给担起来。要不然,群众祭起孝、亲情这些法宝,保证让你抬不起头,让你夜不成眠食不甘味,让你无法混迹于江湖游走于社会。

  现如今他父母这一套,在他们自己内心主观情感上看,也的确是在为苏南真心操心,苏南不否认这一点儿。但在客观上,苏南还是嗅出了那里面暗含着的苍白和无可奈何的虚假。

  他们事实就是说,发出让苏南结婚的号令,但具体的事情和具体的费用,还是要苏南自己办。对不起,他们没能力,他们没办法帮,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这就是农耕文明开成的怪圈,也是儒家孝文化的可笑之处。人们本能地关心着下一代的婚姻,本能地渴望见到第三代,这样才有安全感,才算是尽了职责,人生才得以完满。他们插手下一代最个人化的**,不把这当做干涉,而把这当做尽责。

  这就是他们的逻辑。

  苏能明白,这不能怪他们,这怪的是我们脆弱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我们至今也看不到真正有希望有可操做性、普遍性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办法。我们的父母,包括即将成为他人父母的我们,若无一个家庭做为避风港和保障组织,我们无法踏实。

  苏南想,假如,一个社会司法公正,秩序井然,人人遵守规则而不是利用潜规则,我们还需要温情脉脉侠肝义胆状地四处结交兄弟朋友么?我们还需要在酒桌上喊三喝四喝得上吐下泄以示讲义气够朋友么?我们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那种“朋友是拿来利用兄弟是拿来出卖”的事儿么?我们还需要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明明性格迥异,却硬要揉在一起,以亲情的名义干涉他人的**么?

  我们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