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立鼎1894 > 第三八四章 联军惨败,大清危矣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ps:看《立鼎1894》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锦屏山防线工事中,九成以上是没打过仗的新丁。↗在革命军序列内,他们顶多算替补,连二线部队都算不上。战争没爆发之前,他们多数刚刚完成三个月的基本军事训练,主要作为后备力量帮忙维护徐东铁路建筑和苏北土改工作保驾护航。

  多国联军上岸之后,他们被临时抽调出来拉上战场,熟练地构建阵地工事,然后在敌军到来的时候,在不到一成的老兵带领下,紧张的按照训练科目一板一眼的进行防御作战。

  在严重缺乏合格中级军官的情况下,多数只有一两年军龄的尉官们承担起重任,老老实实的蹲在堑壕中指挥士兵开枪放炮,主动出击弹性防御之类的高端活儿根本都不用想。

  两道战线上足足有两万多新兵,另有数万民夫青壮建筑工人,没有一个号召力足够的领导压阵是不保险的。

  闲不住的杨家老太爷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穿着一身土不拉几的老旧军装,跟五十年前当民兵营长时一个造型,手里掐着两尺长的旱烟袋,腰板绷直,精气神十足的坐镇锦屏山司令部,登时让所有人得了主心骨一样的充满信心。

  这倒不是因为他是杨浩的亲爷爷的缘故。老爷子七十多岁,从一开始就领着乡亲们搞基建工程,开山修路造水坝砌码头建工厂。几千人到几万人的大阵仗从来都指挥的井井有条。从第一期到现在的至少十几万青壮民工。都在他手底下干过活儿。整日听着他老人家那洪亮的嗓门在大喇叭里吆喝,威信什么的早都建立起来。

  后来大量从青壮中选拔出的兵员,如今就充斥在南南北北的各支部队之中,早已把他老人家的威名传扬开来。而今一听他亲自坐镇前敌,甭管之前心里多忐忑,登时跟吃了定心丸似的,找到主心骨了。

  要不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杨老太爷亲临一线的效果拔群。他所代表的身份意义被基层军官们直接灌输到新兵耳朵里,战斗打响的时候,不老少的拿他当话头来鼓励士兵:“没什么好怕的,洋鬼子也是一个脑袋俩眼,子弹打上去照样钻窟窿开花!都好好表现,老太爷就在后头亲眼瞧着呢,别给他老人家脸上抹黑,腿软卵缩的,当心他拿拐棍敲断骨头!”

  ……貌似杨老太爷的作风也比较彪悍,对混账不听话的小年轻没少了抡拐棍揍。偏偏大家伙儿还就吃这一套,可见那威信声望不光是靠组织指挥能力聚拢起来的。敢打人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