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立鼎1894 > 第二九四章 算总账(一)敲诈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1895年7月,在五国调停之下,中日战争暂时落下帷幕。日军折腾一顿一点好处没捞着,明面上剩下的半个高丽掌控权,也在俄国人积极参与下迅速瓦解,并随着民间防抗力量的旺盛逼迫岌岌可危。

  杨浩的新军第一师则功成身退,按照列国签订的《汉城协定》陆续退出高丽半岛。最终,各国只能留下不超过两个连或者四百人的武装规模。不过顾问团和外聘教官数量,以及进出商民的数量则不在限制之列。

  就在协定签约之后短短一个月间,炎华商会为首的中国商团蜂拥而入,按照杨浩提供的物产、矿产地图跑马圈地。占据整个半岛七成以上的资源开发被迅速敲定。

  茂山的露天铁矿,咸镜道的菱镁矿,平壤附近秀山里钛矿石,西海岸的无烟煤,煤层厚度为2-5米的安州煤矿,以及为数众多的金银铜贵金属和钨、钼、镍、高岭土、石墨等等,甚至还有北部丰富的木材。

  数以百计的工厂企业几乎同步建设进行,杨浩在老巢基地那里培训了一年多的工人纷纷拉出来,填充到各处,充当技术骨干撑起架子。

  所有这一切的工商业开发中,都给北高丽王朝留下一定的股份,不过具体的支配却依然由杨浩为他们精打细算。其即将进行的整个革新计划,一切开支都将从这里面出。

  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北高丽大量的平民开始转入最低等工人的角色,同时开设的大量工厂企业附属学校、医院等等。也为这个落后的民族带来一股前所未有的新风。

  因为有从上到下的全体力量支持。整个革新推进快速的不可思议。陡然发现可以从中获得无数好处的高丽民众更是感恩戴德。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为杨浩立牌位……。

  生意做到此等地步,不光是炎华商会内部了,全国各地的商人提到杨浩,都不得不竖起一根大拇指,赞一声“牛”!真是牛!直接掌握一国的买卖---哪怕只有千多万人口和中国一个省那么大的地盘,这依然是一盘大的没法估算的生意!更奇妙的是,明明是他在拼命的从人家土地上往外搂钱,对方却还要不住的感恩戴德。这上哪儿说理去?

  于是乎在以前的种种绰号之外,杨浩又获得了个“当代吕不韦”的雅称。虽然这时候,杨海心的商业女王之名也已经开始声闻天下,可大清国的老爷们却不肯承认一个女人比他们强。于是自然而然的,一切荣誉都归于杨浩。

  而杨浩这位“吕不韦”先生,却一点仗义疏财的意思都没有。六月中旬,他从平壤返回天津,第一时间就去拜会信任直隶总督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