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喉舌:文字下的斗争 > 第21章:精心起草汇报书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马志连夜弄了一份关于《柏林市创办都市报可行性分析及有关问题解决方案》。

  材料里,马志首先详细分析了近几年柏林的经济高速发展和文化建设滞后的矛盾。

  说柏林作为全省能源重镇,随着煤炭、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的不断探明和开发利用,给柏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红利,使柏林一改过去革命老区的贫穷面貌,经济总量一下子连续三年都跃居全省首位,但因为历史原因,柏林的教育和文化建设底子薄,要补的历史欠账还很多,现在有钱了,就要用经济带动和扶持文化建设,努力使柏林不仅是经济重镇,更要改变社会上“柏林是暴发户”的土包子形象,让柏林也成为全省的文化建设新星。

  而《柏林都市报》正是顺应这一历史需求的必然产物,冯良才书记能够独具慧眼,不失时机地提出在柏林创办一份属于自己的都市报的意见和提法,也真正契合了市委今年的“文化柏林”口号。

  马志的这些高调基本是为了迎合市委书记冯良才的口味需求的。

  说白了,什么“文化柏林”是市委的决议,其实谁还不知道,这也就是人家冯良才的个人决定,书记放个屁,常委们都得通过。

  所以,《柏林都市报》说是契合了市委的决定,还不如说《柏林都市报》和建设“文化柏林”都是现在官场上领导意志高于一切的通病的产物。

  马志在材料里还讲道,新创办的都市报可以效仿南方报系的成功做法,不搞陈旧的财政包养,而是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由政府监管并控股,鼓励企业或个人参股经营,政府和其他股东共同成立一家报业传媒公司,由政府方代理人担任董事长,其他参股人为董事会成员,管理上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全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运营。[网 <a href="" target="_blank"></a>]所有编辑记者和广告发行等人员不设正式编制,全部采用聘任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任人唯贤,能者靠前,工资待遇跟报社效益挂钩,员工收入要在柏林整体收入水平上更具优势。

  关于都市报管理层岗位设置上,马志这样建议:

  《柏林都市报》设社长(同时兼任传媒公司董事长)一名,由柏林日报社社长兼任;

  设总编辑(兼任传媒公司总经理)一名,全权负责报社日常运营和管理,并下设总经理办公室;

  总经理室下设两大部门:采编中心和广告经营中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