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鉴宝秘术 > 第三八一三章 喝个茶都能发现古董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腹微鼓,圆饼形实足。

  托当为衬垫茶盏的茶托,目的是避免“盏热烫指”,是为了防止茶碗烫手而设计的新品种。

  唐宋元时期,茶托形制较多,敛口、侈口,花口,下承以盘,高圈足,有的托圈内中空。

  明清茶托在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方形、船形、花形等。

  在张天元仔细鉴定过之后,可以确认,这应该是一件北宋定窑白釉茶盏托。

  其目测高8厘米,口径8厘米,腹径6厘米,足径6厘米。

  托呈盘形,边缘呈四曲花瓣式,中连盅式形盏,圈足。

  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宋墓中出土的盏、盏托较多,一般与执壶、带温碗注子同出,过去有的将此称为茶具或酒具,分别不甚清楚。

  孙机先生对此类盏、盏托进行了研究,分别将茶盏与茶托配套的称为托盏,酒盏与酒台配套的称为台盏。

  宋时茶末用沸汤冲点,茶盏很烫,故将茶托制作成盘状,在盘上加了一只小碗内置盏,以便执取。

  另一类盏、盏托与托盏有所区别,其造型是盏托呈盘形,在盘子当中凸起一小圆台,盏就放在上面,《演繁露》中将其称为“台盏”。

  如镇江丹徒区上党镇菜村砖瓦厂北宋墓出土的的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带托台盏,盏直口,深腹,圈足;盏托呈盘形,宽沿,盘心凸起一高圆台,形似酒杯,高圈足。

  台盏是酒具的专名,《辽史·礼志》记“冬至朝贺仪”中亲王“搢笏,执台盏进酒”。

  总之,凡是台子是平的,盏放置在上面,就是台盏;凡是中间台子凹陷下去的是茶盏的盏托。

  2006年2月至10月,西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汇同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浮梁县博物馆分别对公路途经的铜锣山窑址、道塘里窑址以及凤凰山窑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三处窑址均以烧造青白瓷为主,其中铜锣山窑以烧制碗、盏、盘;

  道塘里窑主要烧制酒台、杯及碗之类的圆器;

  而凤凰山窑址主要烧制执壶等琢器,说明当时景德镇窑已有分工,有专门生产餐具、酒具和茶具的作坊。

  张天元心中不由惊讶起来,怎么自己随随便便来这里逛逛,居然都能发现这样的好东西。

  莫非当真犹如传说中那样,这古董也是会找主人的?

  想了想,好像还真是如此。

  自从有了地气之后,似乎遇到的古董也多了起来,如果说这之间没有丝毫的联系,张天元肯定是不相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