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鉴宝秘术 > 第三五七三章 精神漏儿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写这类东西,对于爱动脑子的人来说,是件苦差事,不如忽悠策划合算。跟人一说,有档次,容易见效果,又来钱。”

  外行人不知道捡漏儿是个什么概念,张天元认识一个叫刘一手的,又一次去了他在潘家园的古玩店。

  刘一手手里正把玩着刚刚从市场上淘换来的一只“汉代”玉猪。

  之所以把他这“汉代”俩字打上引号,倒不是张天元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是他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玉猪是什么玩意儿,而是因为“汉代”在张天元心里,有一种近乎崇拜的形象。

  所以凡见着人们所说的汉代的东西时,他都要打上一个问号,理由是:那是要经过考证的,而且应该是纯正的乾嘉式的考证。

  简单跟您说吧,就是一定要有文献佐证,光嘴皮子不成。

  刘一手之所以叫刘一手,就是他嘴皮子上面真有一手。

  朋友跟张天元介绍说:“这位刘一手要想说你这是假的,一会儿就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东西是真的了。可他要说自己那东西是真的,同样也用不了一会儿,你就会信他是真的。”

  刘一手给自己的藏室起了个名字,就叫“是真斋”,一进门,没别的,您第一个见着的,就是“真的”俩字。

  谁那么大胆子,敢把自己收藏的古董都当成真的,可他刘一手就敢!

  不过刘一手也不是什么学问都没有,就是一玩家子。

  他跟很多文人一样,喜欢清代学者惠栋、阮元、钱大昕以及章太炎的老师俞樾,喜欢没事的时候翻翻《斋集古录》什么的,所以张天元跟他说,你这个汉代两字,我要给你打引号,他没意见。

  引号不意味着这只玉猪就是假的,质疑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你听他这东西的漏在哪里――

  玉猪是刘一手上个月从一个卖杂项的古玩商手里淘来的。

  见着的时候,一共有三五只,有白玉、黄玉、青玉,刘一手单单看上黄玉的那只。

  张天元插话说:“你为什么喜欢黄玉的那只,不就是因为我有一只吗?想跟我比。”

  他说不是,白玉、青玉的质地都不好,先不管是不是汉代的,卖东西的人都这么说,一下子也看不出来。

  他有一个看法,玉就看质地,你就说是黄帝时代,我也不跟你计较,只要玉质上乘,东西不贵,就是漏。

  黄玉猪开价3000元,回价1500拿下。

  刘一手说:“就这黄玉,不给我20万,你别想拿走。这不就是漏吗?”

  闹了半天,就这么个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