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鉴宝秘术 > 第三二九一章 好大一个局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刘明傻眼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最后,张工站起身来,拍了拍刘明的肩膀,说:“回去吧,倒霉的事儿大大都有,赶上谁是谁。走吧,我们两口子也该睡觉了。”

  听完这摊主的故事,很多人气得是义愤填膺,很多人则是都哭了出来。

  张天元却是心中暗笑。

  这故事讲得好,真得比东西好有时候还重要啊。

  这不,很多人听了这摊主的故事之后,居然问也不问,齐刷刷就都去买他的东西了。

  等那些人都走了,张天元才蹲了下去,拿起了一件东西仔细看了起来。

  这是一件陶器。

  这只陶造型的东西很像是一头猛虎,作蹲伏状,为夹砂泥灰陶,刷涂着黄褐色釉。

  当年加工工具简陋,刷釉的痕迹有横有竖,竟还历历在目。

  而且釉层很稀薄,如薄膜,夹有小小黑斑,且烧制过程中已大部分烧化了,剩下的部分釉层,亦有部分剥落,凭添了许多的古朴粗拙的气韵。

  陶器高18厘米、长25厘米、宽14厘米,前胸圆滚,臀部肥大,胸部比臀部更加宽阔,且束腰明显。

  虎头为圆筒状,虎身贴饰四腿,蜷曲有趣,贴饰于身躯两侧,四爪上翘。

  臀后有尾,上扬至提梁。

  为表现虎之雄健威猛,胸部和臀部皆刻划了阴线圈,表示其筋骨强壮。

  腹部呢,则刻划平行的三条阴线纹饰。

  这种规范化的线刻工艺,在秦汉时的陶器上,可以经常见到。

  概而言之,虎子四腿弯曲、四爪上翘、造型圆滚的造型风格,以及阴刻线条柔婉,灰釉、土釉的过渡釉色,灰色沙质陶胎,都带有战国时期的工艺特色。

  尤为可贵的,是器底有一枚小小戳记,已磨损辨识不清。

  “这是什么,长得好奇怪?”

  欧阳晓丹疑惑地问道。

  “虎子!”

  “虎子?”

  很显然,不熟悉古董的欧阳晓丹,根本不明白这个词儿的意思。

  张天元笑了笑道:“虎子是一种盛器。

  口部似张口的虎,背有提梁,圆腹,下有四足,因其形如虎,故名。

  其用途有两说,一说是溺器;一说是水器。

  东汉时出现,六朝时墓葬中常风见,均为青釉。

  现代考古资料表明,此说似有一定道理。

  虎子起源于东周时期,青铜制作,初成虎形,至汉代已有陶瓷虎子且比较象形,后风行于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