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鉴宝秘术 > 第三零九八章 绞胎瓷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您说这个可行吗?”

  张天元开口问道。

  “实话说,我并不看好,这些年以来,研究君子瓷的人可不再少数,然而却从来没有人成功过,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我认识一个你们国内的专家,从三十岁前往景德镇,到如今都六十多岁了,依然没能把君子瓷搞清楚。”

  杨怀仁叹了口气道:“不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人虽然没能复原出君子瓷的技术,不过却研究出了另外一种也堪称君子的瓷器。”

  “您说的是绞胎瓷吧?”

  张天元可是中国人,景德镇他去了不止数次,对这事儿,自然知道的比杨怀仁更清楚。

  “对对对!没有青瓷之‘夺得千峰翠色来’,亦无白釉的‘君家白碗胜霜雪’。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只宋代绞胎瓷杯,这个只有褐色与黑色两种颜色组成的茶杯,没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优美的造型,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古朴、厚重之美。

  它就是低调内敛,宛如君子的绞胎瓷,这种低调内敛的特点,倒是和君子瓷十分相称。”

  杨怀仁哈哈笑道。

  绞胎瓷自诞生之初,工匠就以自然为师,为自然代言,赋予它木头纹理、流云纹理、水波纹等。

  再加上它花纹表里一致,很符合孟子所倡导的:“君子本色,表里如一”,所以很受唐宋时期贵族的赞赏。

  宋金之后,由于战乱与国力下降,作为最高烧制水平的当阳峪窑至此停烧,到元朝已完全绝迹。

  至今,流传于世的当阳峪瓷器不过60余件。

  这东西的珍贵性,其实也就比君子瓷差那么一丢丢。

  “不瞒您说,那位仁兄如今已经是神罗集团的职工了,专门负责绞胎瓷这一块的。”

  张天元笑着说道:“您说的就是柴老先生吧?”

  “对对对,就是他!”

  杨怀仁连连点头道。

  说起这个柴老,还真得是费心了啊。

  当初柴老前往景德镇研究君子瓷,结果十年未有收获,却意外发现了绞胎瓷。

  一个既符合外观审美,又符合精神审美的瓷种,就这样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有人并不甘心,要恢复它千百年前的风采。

  这其中之一,自然就是柴老先生了。

  从小就对瓷器感兴趣的柴老先生先后在当过炉窑厂工人,也在景德镇学习过制瓷。

  期间有行内朋友问他绞胎瓷的情况。

  他感到技艺失传很可惜,自己有义务找回失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