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鉴宝秘术 > 第二八四五章 宣德炉的劫难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是冒襄对宣德炉的描述。

  正如《宣铜炉歌》里所歌:“抚今追昔再三叹,怜汝不异诸铜驼。一炉非小関一代,列圣徳沢相渐摩”,宣铜炉可说是纪录了明王朝全盛期的历史见证。

  另外,从冒襄的《影梅庵忆语》中可以得知,宣铜炉同时也寄托了冒襄对爱妾董小宛的思念之情。

  对冒襄来说,一个宣铜炉,既勾起了他对明王朝的故国之思,也勾起了他对董小宛的思念之情。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

  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

  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

  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

  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

  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

  这些香炉,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

  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

  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三千件宣德炉,包括宣德年间的仿品一共一万八千件,可是如今竟然失落得几乎无迹可寻,就连宝岛的故宫博物院,也仅收藏了四座。

  其实,当时宣炉除了供御用外,也用来分赐给诸王、臣下及京内各郊祭坛,甚至于各地的闻名寺院,分布得非常广泛。

  然而在改朝换代之际,许多宣炉(包括后仿炉和私款炉),不但失散了,甚至于销毁,至今宣炉已成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后仿炉、私款炉亦珍贵。

  原因是宣炉在短短的四五百年间遭到了多种劫难。

  第一次劫难应该就是“崇祯铸钱”。

  崇祯是明朝最后一朝,内优外患,连年战争,国库空虚,崇祯曾将内府库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