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鉴宝秘术 > 第八三六章 真假难辨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所以他让张天元等在那里之后,自己就去仓库里去取东西了。

  “兄弟,我看你也是真有意思,看那破烂干什么啊?”聂震没好气道:“你倒是说说,这一屋子的东西,到底值不值四百万啊?”

  张天元笑了笑。却没有答话,他对哥窑瓷器如此执着。那自然是有原因的。

  关于哥窑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五大名窑。即官、哥、汝、定、钧。

  哥窑恰如一颗色彩绚丽光芒四射的夜明珠,人们只能远望它耀眼的光环,而无法目睹它真实的风采。

  宋哥窑器,除宫廷旧藏者多保存完整外,其它由宫廷流入民间之物,则因久经岁月风尘,多呈古老陈旧的自然状态,常常有所破损,其纹片的重色,釉面污垢浸渍的现象及古朴老苍之貌都是难以人为的。

  如今,哥窑器的化验结果,窑址发掘的进展情况都为古陶瓷学界,包括国外陶瓷学者所关注,对宋哥窑的研讨可谓方兴未艾。这既是学术研究问题,也是鉴定学的一个课题。

  张天元是一个喜欢探秘的人,哥窑之神秘,至今也没有完全搞清楚,虽然古玩界有龙泉哥窑和传世哥窑之说,可很多事情的解释,仍旧是前后矛盾的。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哥窑的收藏价值以及研究价值,那就是非常高的。

  这么好的东西,张天元的私人博物馆里面,自然是要有最少一件的,如今一件都没有,显然是有点说不过去的。

  过了没多久,那于老师就已经将破碎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拿了出来,让张天元仔细辨认。

  一上来,张天元没有敢用鉴字诀去鉴定,因为他怕自己会失望,所以他观察这东西的时候,就显示从自己的所学入手,跟那位店掌柜,还有李明光教授一起来研究。

  哥窑的特点,现在基本上已经有了定论了。

  明末和清代,论及哥窑的文献越来越多,但多为抄录诠释前人著作的产物,沿袭《春风堂随笔》和《遵生八笺》之说。

  然而对于哥窑器物特征的描述倒是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清晰。综合各类文献资料,哥窑的特征为:胎色黑褐,釉层冰裂,釉色多为粉青或灰青。由于胎色较黑及高温下器物口沿釉汁流泻而隐显胎色,故有紫口铁足之说;釉层开片有粗有细,较细者谓之“百圾碎”。

  从这个特点来入手的话,可以看得出来,这几块碎片与哥窑的特点都非常相似,或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