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帝国崛起 > 第八百五十六章皮埃尔游记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这个庞大的帝国,他们的实际领袖并不是皇帝,龙椅上的那个人本质上是一个象征。据说还有一天一夜之后,我能见到那个大明官员口中当今最伟大的内阁总理陈大人。如何面对他。一点头绪都没有。愿主保佑,并指明方向。”

  “今天火车经过了一条河流,河水是黄的,大明官员告诉我,这条河叫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早在五千年前,他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活,并且开创了一个延续至今的文明。五千年,据我所知,只有埃及文明的历史能与之相提并论。遗憾的是。大明还是一个中华文明占据绝对主导的大帝国,埃及呢?提到埃及,我想起张广德阁下曾经告诉我,一支大明帝国的军队。已经占领了整个埃及。在那里,被他们称为二等民的日裔军团的五万人,大败了令整个欧洲曾经畏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好吧,以上说的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过河的时候我发现,桥是由钢铁做成的。随行官员告诉我。这座桥的上层建筑,完全由钢铁建成。”

  钢铁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从被人类发现并使用的那一天起,钢铁的产量往往跟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挂钩。当然也有例外,只不过皮埃尔不知道,中华文明史上有一个比较奇葩的朝代叫宋朝,更不知道大明帝国也曾经沦落到同样的地步。

  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一个叫马可波罗的家伙写的游记层面上。至于这个游记里头有多少水分,反正欧洲人也分辨不出来就是了。皮埃尔知道的是,大明帝国正是建立在赶走了强大的鞑靼人的基础上,并且现在反而成为了鞑靼人的主人。

  从鞑靼人主宰这个国家到完成这个伟大的壮举,据说不足一百年。“黄祸”对于中世纪的欧洲人而言,基本就是噩梦的代名词。当大明帝国在解决了鞑靼人的问题后,收到了来自欧洲一个小国的海上挑衅,由此引发了一场大明帝国的海上革命。

  好吧,这些理解都是建立在别人告诉皮埃尔的基础上。反正大明的官员们都是这么理解的,大概在三十年前,尼德兰人不请自来,占据了大明的海岛大员不说,还频频的以战舰侵犯大明的海岸线。这一举动激怒了大明,从而引发了大明海上力量的一次爆发。仅仅是一次爆发,大明的海上力量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内,成为了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

  讲述这个事情的大明官员一脸的轻松,似乎做到这些事情,对于大明来说很简单。问题是,皮埃尔信了。因为他从欧洲了解到的情况,大致上也是如此。原本性格温和的大明人,甚至容忍了葡萄牙人的欺骗,可惜那些荷兰蠢货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