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1852铁血中华 > 第151章 对外扩散(五)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脱,他继续说道:“高丽人一旦用了人民币,有了我们建设的银行体系,他们的劳动价值终于有了一种稳定的衡量标准。只要有这样的衡量标准,他们的日子就不会太难过。”

  “这是为什么?”袁慰亭急忙问道。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关银行和国家民生的关系,之前的银行负责人从来不会进行此类的沟通,终于来自京城的大人物肯说这些道理,袁慰亭是绝不会放过的。

  “有了一个能够稳定衡量劳动力的等价交换物,就有了统一标准。高丽人以后不用考虑怎么用他们手里的东西进行易物贸易,更不用考虑用手里的东西交换金银之类的财富货币。只要让他们有了能够挣人民币的途径,他们就能够用人民币买到他们想要的几乎所有东西。一切关系都变得简单了,加上提供产品的来源又不再限于高丽,他们的日子自然不会难过。”谷大河解释着。

  没等袁慰亭再说什么,谷大河继续说道:“不过按照咱们国内的经验,高丽的手工业者的日子可不会好过。”

  说这话的时候谷大河语气里面有些愤愤,这倒不是他对高丽人有什么意见,而是让谷大河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身为央行行长王明山的妹夫,谷大河本来是前途似锦,至少大家和他自己都认为会前程似锦。可是谷大河偏偏卷进了省里向银行借款的问题,钱收不回来,眼瞅着就要大难临头。好在王明山也没有真的抛弃自己的妹夫,一纸调令就把谷大河送到了高丽这鬼地方。暂时不用考虑去为根本收不回来的债务烦恼。

  痛定思痛,谷大河觉得根据他受到的培训,民朝省里的局面颇为类似高丽的局面,省里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搞起了封建时代的那套。不过是把原本的小农经济手工业规模扩大了很多倍而已。若是真的只有小农的手工作坊的规模,破产之后大概还能去出卖劳动力当个无产者。省里工厂投资甚大,更是欠了一屁股的债务,想破产而不能。

  且不论谷大河的情绪发源点,这番话还是有真知灼见。一众人忍不住微微点头,对于高级金融人才的分析颇为佩服。

  大概的基本情况稍微汇总理顺了一番,严复开始针对他自己的工作做了表态,“这个会开的很好,倒不是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让同志们知道了我们在面对什么。在这个时候,我要提的是内部的民主讨论制度。当然,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民主,和高丽人无关。”

  这话在办事处上层会议中引发了一阵笑声,在所有人看来这简直是废话,高丽人和中国人没什么共同基础。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此简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