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1852铁血中华 > 第15章 向外走(三)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李鸿章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对于各种势力之间的斗争很敏感。负责对高丽工作之后,他就全身心投入在这项工作至上,为国家提供了很多非常有见解的意见。外交部对高丽的处置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李鸿章团队做出的分析之上。

  李鸿章虽然直面商务部,但是他背后站的是外交部。外交部部长李新虽然与商务部部长关系不错,但是有些事情不是私交就能解决的。外交部坚决不认同商务部在高丽的掠夺式商务行动,这不是因为外交部对高丽有什么支持,而是外交部认为商务部这么拼命吸血的结果必然是高丽财政崩溃。商务部可以到时候拍屁股走人,接下来就是轮到外交部去收拾商务部制造出来的烂摊子。

  直到韦泽提出了股份公司的事情,李鸿章那种有些被当作排头兵的悲壮情绪顿时消散,他看到了温和解决高丽问题的可能性。毕竟商务部与外交部之间的合作远大于争执。

  商务部那帮人怎么可能被李鸿章的这个伎俩唬住,他们立刻提出了反驳的意见,“外交部还要经商不成?”

  李鸿章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外交部可以不投资,不分红。我们只要得到指导的权力就行。”

  这两个部门之间唇枪舌战的斗争,外交部的意思是“对属国的压榨不能太狠,万一把属国当地政府压垮,那就得不偿失。”商务部的意思是,“我们什么都没干,就能把高丽压垮么?”

  韦泽只能暂时把这个很专业化的问题压下去,等到后面再解决。此事一压下去,其他也就没什么大不了事情。三会一结束,此事就正式开始讨论。

  能够在韦泽面前发言,李鸿章非常高兴。他自信的拿出了数据,从1877到1882年,中国在高丽修建了数千公里铁路,这些属于中国的铁路沟通了高丽重要的城市与海港。不管高丽人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被卷入到了工业化时代的大潮里面。

  跟着铁路而来的就是中国的人民币与中国的银行,印刷技术高超的纸bi完全超出了高丽当地的仿造能力,强大的中国国力也让高丽不敢拒绝这种纸bi成为中国与高丽的结算货币。中国的工业品随着铁路在高丽各地攻城略地,中国的银行在每个城镇港口都设下了办公点,不仅提供人民币服务,还提供高丽本地的货币存储服务。

  高丽地主们为了赚钱,以极低的价格向中国向日本出口粮食,然后用这笔钱来购买各种消费品。大量粮食的外销让高丽当地农民们进入吃不饱的情况,廉价工业品的输入又摧毁了当地的手工业。高丽当地各个阶层都是群情激奋,眼见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