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1852铁血中华 > 第233章 跟对人(十)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鼓号齐鸣是最常见形容古代战争的词汇,不过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鼓号就逐渐失去了它们本来的用法。至少高丽军队中的鼓号只能起到一种泛泛的指示作用。

  湘军就不同,力士们抬着的大鼓用每过固定时间就会响起的沉闷响声定下了整个军阵前进的基本点,小鼓相对清脆的响声规定了湘军的步点。号角声则是用来传递着各个军阵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动向的消息。

  欧洲佬把这种通讯手法用在排队枪毙的时代,整体效果还是搞的不错。当然,让湘军直接从洋鬼子那里学到这些也不太现实。不过在太平军中,韦泽是第一个把这些技术中国化,并且进行了非常有效的应用。光复军的科技对太平军还有点过于难以理解,但是这些技术很快就被太平军精锐学会了。倒了一手之后,湘军也从太平军那里学到了这些技术。虽然传授他们这些技术的被俘太平军被湘军给杀了,不过湘军的那种极具规矩的作战模式本身就需要这种技术,人虽然死了,技术却完整的移植到了湘军之中。

  高丽军队虽然不知道这些波折的过程,不过那整齐的清军队列大步而来,他们依旧能够感受到浓烈的杀气。那是军人特有的杀气。

  “列队!列队!”高丽军官嚷嚷起来。这时代的亚洲各国都不再是单纯的白刃战,火绳枪的普及率并不低。三段击也没什么特别的技术含量,即便遇到了敌人半渡而击,高丽军人也做出了准备。

  “哼!”从望远镜里看到高丽军队乱糟糟的应对,鲍超甚至懒得去评价,他只是冷哼一声。表示了自己的蔑视之后,他转头对炮兵把总说道:“你们开炮的时候小心些,可不要把那些船给伤了!”

  满清嘴里一直吆喝关外是满清的龙兴之地,是满清的命脉所在。实际上满清对关外根本没有什么经营,鸭绿江上只有民间小船,根本没有水军。湘军现在都是陆军,里面却不乏前湘军水师的人员。尽可能夺取小船,尽可能重建湘军水师,鲍超对此很有想法。

  此次进军高丽的时候,湘军也研究过高丽地形。这是个半岛国家,想在这里站稳脚跟,甚至彻底占据高丽,必须有一支能够机动的水师。这不仅仅是鲍超一个人的想法,不管曾国藩怎么想,包括曾国荃在内的湘军上下都对满清小朝廷绝望了。只要能够夺取高丽,甚至只要夺取高丽的一部分,湘军将领们都认为有必要占据高丽,不让旗人染指高丽。那帮旗人自己觉得自己是大爷,就让他们在关外那地方自己称王称霸好了。湘军为满清奋战到现在已经足够,湘军现在要为自己考虑了。

  火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