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1852铁血中华 > 第590章 应对矛盾(十六)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的水浇地。小周,你知道解放前一家人有20亩水浇地是什么概念么?”
  “吃不饱穿不暖?”周小康稍微有些迟疑的问。
  一听这个说法,作协主席怒了,他大声说道:“大地主家有两千亩地,也未必有一块连在一起的20亩水浇地。一个四口的家庭,还是被打击的家庭有连片的20亩水浇地?放解放前,20亩水浇地分分钟钟都被人给抢走。那时候四口之家有连片20亩水浇地是个啥概念,那就是你家是南京三环以内的有房户口,还是每个人一套房……”
  别的比方周小康不理解,一句‘南京三环以内的有房户口’立刻让周小康完全明白了作协主席的意思,后面跟一句‘还是每个人一套房’更让周小康恍然大悟起来。
  等作协主席抨击完周小康的没见识,周小康继续问道:“可是我看现在这种农村家庭好像属于地不多的家庭。”
  电话里面传来了不屑的声音,“废话,以前和现在能比么?民朝建立之后非常注重水利建设,到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农村水利建设体系就基本建成。湖南本来也不是很缺水,他的书里写的还是以前的漫浇。现在的农村都是喷灌了。用橡胶软管把上面有很多喷管口的镀锌管连起来,从水源地引水或者打个机井。就那么喷灌一层,到把地皮上层打湿的程度就行。浇水可是有讲究的,漫浇后最怕的就是浇完之后再下雨,水积多了,要把庄稼淹死的……”
  几分钟后周小康满心绝望的放下电话,沉重的靠在沙发上。听作协主席讲了一番现代农业知识之后,周小康发现他真不知道满清朝廷、文人以及地主阶级居然无能到这样的地步,在民朝混得挺惨的农民家庭放在满清时代就算得上货真价实的富户。怪不得这个作者能用那么平淡的态度来叙述如此悲惨的故事,合着这位身具旧时代美德的老人知道在旧时代这就是家常便饭啊。
  回想着旧时代和新时代的不同,周小康开始沉思该怎么调整自己的操作方向。
  此时,旧时代的老东西王明山正乘坐着内燃机车头的火车,从车窗里面看出去,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广袤的平原上收割麦子。这些钢铁怪兽或者装备着巨大的车轮,或者装备了钢铁履带,旁边跟随了那么几个农民,他们把装满的粮食口袋搬走,把麦秸秆捆起来放进车里。
  匈牙利人民真的是勤劳啊!王明山感叹着,然后他跟着感叹一句‘不愧是从亚洲一路迁移来的’。此时王明山做比较的对象是懒散的土耳其人,不过这就犯了一个历史错误。虽然没有匈奴和柔然人迁移路线的艰苦卓绝,土耳其人也是从亚洲迁移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