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儒道至圣 > 续更,近况、理学和新书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表达和读者的需求之间”的平衡。

  如果写一本书“完完全全”出于功利目的,完全为迎合读者而写,我认为这是失败的作品。

  身为作者,至少应该有一点点儿书写自己东西的冲动。

  但是,一本书如果是作者“完完全全”写自己的东西,丝毫不顾及读者的感受,这种作品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伟大如经典,要么依旧是失败的作品。

  我是一个自认为有那么一点理想又狡猾的人,所以我要尽量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

  一开始我准备写理学,可后来放弃,写了新的大纲,但当我发现新的大纲和方向会毁掉我的写作冲动和理念之后,我放弃了那个大纲,后果就是,不知道如何继续下笔。

  幸运的是,按照《中庸》里“三知三行”的标准,我勉勉强强达到末知末行,所以我咬咬牙,重新看儒家相关的书籍,继续做笔记,试着完善最初的大纲和方向。

  就对儒家经典本身的理解,我肯定是比不过那些先贤甚至古时候的读书人,但对整体的理解,我想我们任何一个现代人只要读过那些书,都会超过他们,毕竟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有太多的知识和信息来梳理儒家的思想。

  前一阵梳理完经学史后,我无奈叹息,儒家,尤其是自宋开始,几乎完全沦为政斗的牺牲品,愈演愈烈。不过,这也是一种必然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换任何涉政的思想都逃不开。

  当然,在经学史上真正继承儒家道统的读书人,很少一直为官,大都是那些各地著书立说教授弟子的人,他们精研学问,许多人甚至是辞去高官,只为能传承儒家经典,所求并非普通的名利,而是一宗一教之传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辞官做学问的先贤们,本质上和道教佛教修行之人很相似。无论他们是迂腐偏执还是愚昧顽固,他们的精神境界是极高的。

  所以,不能只从那些官僚身上寻找儒家精神。

  另外,看的东西越多,越觉得咱中国的儒家和道家其实就是手心手背的关系,到时候我会单独写篇文章说一说儒家和道家的关系。

  言归正传,我思索良久,终于决定还是在书里继续写理学。

  我之前放弃写理学,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理学无论实际怎样,在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印象中,都是落后的、黑暗的、泯灭人性的等等只能用各种负面词汇来形容的思想,我如果写理学,几乎就是在为封建糟粕愚昧思想招魂。

  二是我太懒,感觉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