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暗黑大宋 > 第四四五章 二王(中)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王巨继续中立,不过张若水会错了意思,谁想慢性自杀呢?再加上赵顼派他下去察看,大约这就是大势所向,皇上也改变了原先想法。再说,在王巨主持下,军器监改革,新式碳化钢、水压冷锻、虎踞炮、大型火蒺藜球的推广,以及神臂弓,还有正在研发的各种新式刀枪,似乎军器监将要出现史上最强冷兵器,这才是大功。

  抱着这种想法,张若水匆匆忙忙下去看了看,回来禀报,说好好好。

  确实青苗法产生了一些弊病,不过要改革,总有一些不好的,然而好的一面胜过了不好的一面,为什么会闹,主要是向一等户放贷,实际等于向他们变相征税,这些人都有着势力,所以闹的人才那么多。这就象原先刘娥时,吕夷简主持了茶政改革,连宋仁宗的老师大儒孙奭都在这个反对行列。

  但后来结果证明吕夷简是对的。

  吕夷简是保守派吧,动操有术吧,无论权谋或家世,有几人能敌?

  可就是变相地加税,又加了几何税?

  这就是张若水的禀报。

  其实以前王巨关于这个利益,也说了很多。

  不过张蓝二人的禀报也未必是实际,这又涉及到宋朝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太监的权利。

  表面上看,权臣需要一些依附或交好的太监,提供内宫的消息。不仅是王安石,文彦博,包括王巨也是一样。但宋朝太监的地位比较低,仅是在史书上。就能看到最少有一百名顶级太监倒在两府首相或权臣身上,被迫流放到洛阳或其他外地“养老”,所以宋朝宫中的太监能为一些大臣提供消息,但也需要一些权臣对他们保护,这种关系是权臣为主。太监为辅的关系。那怕是童贯,他也不可能凌驾于蔡京之上的。

  平时他们不一定需要站队,但到了选择的时候,比如这时赵顼让蓝张二人下去察看,他们不得不站队了,所以青苗法如何的不重要。重要的乃是选择的对象能不能站上风。

  看来王安石要上风了,于是这个禀报,完全偏向了王安石,甚至其参考价值还不如李定的禀报。

  赵顼不会想那么多,毕竟他才二十来岁。哪里想那么多。

  蓝张二人是宫中大太监,他们汇报的消息应当是可靠的。

  于是立即诏书王安石视政。

  王安石接到诏书,不能再拿捏了,立即视政。

  好了,文彦博、韩琦与司马光等人的心血全部白废了。

  韩琦接到消息,大吃一惊,连忙上书,论青苗法不见听。请解河北安抚使,疏奏到了中书,论官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